中国黄牛高密度基因芯片问世
本报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肉牛改良中心近日突破一项肉牛基础研究和应用难题,研发出首个中国黄牛高密度基因芯片,能够提升中国黄牛的选种、育种效率和精准性,突破了国内肉牛良种选种难、生长速度慢和品种育种周期长、成效差等技术难题。
国家肉牛改良中心主任昝林森近日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这项名为“中国肉牛重要经济性状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与应用”的成果历经15年攻关,科研人员首次解析了中国不同地区的代表性地方黄牛遗传多样性和起源进化,并研发出首个中国黄牛高密度SNPs芯片,打破了国际基因芯片在该领域的垄断。
据了解,利用该款芯片进行基因分型,科研人员能够在每一头牛出生时就对其未来的生长发育潜力和种用价值进行科学预判,从而把选种认定的时间从原来的3~5年缩短到现在的3个月内。
同时,通过将基因型选择和表型选择手法结合起来,以秦川牛为代表的中国黄牛的生长速度不仅可以从以往平均每天增重0.5~0.6公斤提升为0.9~1公斤,还能够解决长期以来我国肉牛品种对外依存度高、自主育种周期长、生长速度慢、经济效益低等发展瓶颈。
(郑 昕)